王小波: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,我会一直战斗到死
来源:精神小憩
卑下、肮脏、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,这也能得到共识。但只有这两条远远不够。以小喻大,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。
做一个忠于自己,诚实地生活的人
文/王小波
(1952年5月13日~1997年4月11日,中国当代学者、作家。代表作品有《黄金时代》、《白银时代》、《青铜时代》、《黑铁时代》等。)
1
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,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。
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,这既不叫诚实,也不叫虚伪,我把它叫做浮嚣。这是个含蓄的说法,乍看起来不够贴切,实际上还是合乎道理的:人选择事实,总是出于浮嚣的心境。
过去我有过这样的人生观:人应该为别人而活着,致力于他人的幸福,不考虑自己的幸福。这是因为人生苦短,仅为自己活着不太有意思。
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,现在再说这话有沽名钓誉之嫌。当时我们都是马克思的信徒,并且坚信应该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我以为帮助别人比自己享受,不但更光荣,而且更幸福。假如人人都像我一样,就没有了争权夺利,岂不是天下太平?
2
后来有一天,我忽然发现一个悖论。倘有一天,人人像我一样高尚,都以帮助别人为幸福,那么谁来接受别人的帮助?帮助别人比自己享受幸福,谁乐意放弃更大的幸福呢?大家毫不利己,都要利人,利归何人?这就是我发现的礼让悖论。
人在年轻时,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。在这方面,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:干什么都可以,但最好不要写小说,这是和我抢饭碗。当然,假如你执意要写,我也没理由反对。
总而言之,干什么都是好的,但要干出个样子来,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。人在工作时,不单要用到手、腿和腰,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。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,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受罪。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,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……
中国人喜欢接受这样的想法: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,活成什么样子无所谓。
一些电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:《活着》《找乐》……我对这种想法是断然地不赞成,因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样子,从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义。高尚、清洁、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好的,人们很容易得到共识。
3
卑下、肮脏、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,这也能得到共识。但只有这两条远远不够。以小喻大,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。
我靠写作为生。有人对我说:像你这样写是不行的啊,你没有生活!我虽然长相一般,加上烟抽得多,觉睡得少,脸色也不大好看。但若说我已是个死尸,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。人既没有死,怎么就没生活了呢?
笔者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,如果说这种生活就叫做“没有”,则带有过时的意识形态气味——要知道,现在知识分子也有幸成为劳动人民之一种了。
当然,我也可以不这样咬文嚼字,这样就可以泛泛地谈到什么样的生活叫做“有”,什么样的生活叫做“无”;换句话说,哪种生活是生活,哪种生活不叫生活。
4
我个人以为,做爱做的事才是“有生活”,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“没有生活”。因为这个缘故,我的生活看似平淡,但也不能说是“没有”。
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:人在年轻时,心气总是很高的,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。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,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。
但我总觉得,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,我会一直战斗到死。
注意事项
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调整
如果您与我们的互动不多
可能就找不到我们的推送了
为了每天读到新鲜深刻的教育资讯
请把我设为“星标”吧
分享、点赞、在看三连
长久相伴,永不失联
喜欢今天的文章,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“在看” ,并转发给更多人看。
更多精彩内容
读《当代教育家》,成为当代教育家
一位湖北老师给张文宏的公开信:您的语文是谁教的
这些名师强烈呼吁:开学后千万不要做这些事!
后疫情时代,学生的大阅读如何打开?这位名师的直播引爆家长圈
这位华裔弱女子 ,在美国打造了一所超时代的未来学校
邮箱:dangdaijiaoyujia@163.com
请提供姓名及联系方式
『当代教育者的家』
- 标签:九鼎记txt
- 编辑:苟世力
- 相关文章
-
王小波: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,我会一直战斗到死
来源:精神小憩 卑下、肮脏、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,这也能得到共识。但只有这两条远远不够。以小喻大,这…
-
让业内人士冒冷汗的纪录片,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
来源:毛妈carol 先回答一个所有父母关心的问题,意志力强的孩子是不是不那么容易手机上瘾? 不是的,沉迷手…
- “我不喜欢学习,你为什么还要逼我?”:这位妈妈的回答,堪称教科书
- 柳袁照:学校要有储藏孩子隐秘的小房子
- 家庭教育,到底“教育”什么?
- 藤校变“电大”,谷歌培训忙…学历贬值时代,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?
- 春节假期结束,这群人开始被抛弃:中国式父母,最终都活成了儿女的手下败将